拍卖行情
‖
中国艺术家博览
‖
藏品交流
‖
竞价交流
‖
博物档案库
‖
工具书
‖
金石乐园
‖
积分乐园
咨询鉴定
‖
聚友堂
‖
高古版
‖
明清版
‖
谈书评画
‖
玉器杂玩
‖
凿金琢石
‖
精华与推荐
藏品检索
‖
古陶瓷
‖
古陶瓷标本
‖
书法
‖
绘画
‖
古玉器
‖
青铜器
‖
古家具
‖
文房用具
‖
古杂件
English
登录名:
密码:
古(章)草书到魏、晋之间(应在行书出现之后),又在逐渐起些变化,其意向与发端(群众中来的)是要摆脱隶体,便于书写,到书家手中——也就是规范化了的变体,则有过渡到后来变成今草的过渡形式,“草藁”书的出现,其流行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按羊 欣《采》文中一条云∶“河东(今山西省)卫觊字伯儒,魏尚书仆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觊子瓘,字伯玉,为晋太保,采张芝法,以觊法参之,更为草藁,草藁是相闻书(尺犊)也。”“觊法”究竟是如何的一种样式,已不可知,瓘书则《淳化阁帖》卷二中传撫有“顿首州民”一帖(米芾、黄伯思均未评为伪帖),其书体大略同于古(章)草而减去了波势——也就是减去了隶笔了。其他还见有由吴入晋的陆机书的《平复帖》墨迹(机为“吴士”,当然可能东南书体中另有一个系统,不敢说他定受卫瓘的影响),又楼兰出土的许多魏晋木简中的草体字也大都相近,从蜕变的情形来看,这是时代的自然趋势,不是由一二人的意志来决定的了。 张怀瓘《书断》草书序论中,又引到王愔之说云∶“藁书者若草(古)非草,草、行之际。”我认为这倒是王说中比较合理的一条,但张氏却反而不赞同它。这种已经变样了的新草形式,又受到了一些稍早出现的(见后说)行书的影响,于是有了一二字到数字以上 的连笔和接近于八分、正书的结构的一种更新的“今”草出现以至确立,其时间则在东晋中期了。其规范化、美化的代表书家,根据六朝文献和传世字迹(主要是唐代的勾填和宋代传抚善本)中我们所知道的则是王羲之、王洽等人。这里我们再来温习一下王僧虔《论书》中语∶“亡曾祖领军洽与右军书云∶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可以说∶“俱变古形”除了变去“钟真以外”,就是把古(章)草书完全改去,确立新体的(今)草书了。又如《书断》行书序论中又引着一段晋人语道∶“献之常向父曰∶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王羲之早期也曾写着古(章)草字,所见如“豹奴帖”传橅本即是,到后来才变为新的今草书。献之所说的“藁”,应即“草藁”书,以草藁同行书结合一下,就成为今草书,多带一些行体的则是行草,此实为无可非议之说。 今草(包括行草在内)的确立,王羲之不愧是一位使它规范化、美化的重要家书,也是无可否认的,如唐欧阳询“与杨尉马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复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欧阳询离开王羲之只不过二百年光景,其时王羲之的真迹一定还较多。欧阳既是一位大书法家,又掌握六朝文献、又印证着具体实物,其言当然是非常可信的。再结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唐橅、宋刻王氏书帖,也还两相一致,可是又是那个略后于欧阳询的张怀瓘,他却偏偏不信那些正确的说法,也无视于传世的手迹,擅自把今草的确立,推早到后汉未张芝的身上,真是骇人听闻之极。 张在《书断》草书序论中说道∶“按草(今)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之所造也。”(中引上录欧阳批语后,不赘),又云∶“怀瓘按∶右军之前,能今草者不可胜数,诸君(包括欧阳询)之说,一何孟浪。”又云∶“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未,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实亦约文该思,应指宣言,列缺施鞭,飞帘纵辔也,伯英虽草创,遂造其极,张伯英即(今)草书之祖也。”这样连绵不断写法的汉代的草书,何以欧阳询和更前的论书者一个人都不知道,也没有人谈到过,只有张氏一人有“独得之秘”、“独到之见”呢?如果有人曾具同样的识见,那么只有宋·王著才是张的“传人”。试看《淳化阁帖》卷二中列入的所谓“张芝书”、“冠军”等今草五帖,倒是符合怀瓘此说的。不过那些今草字帖已给米芾、黄伯思等鉴评家论定为唐张旭书,只有第六帖作章草体的方是芝笔,孰是孰非,知者早已都有定评,用不着我来龂龂申说了。张怀瓘所谓“一笔而成”的草书,已近乎后世所说的张旭、怀素以来的狂草(当然可以包括在今草中,不成为另一字体),事实上旭、素井非真狂,要到晚唐、五代以来,才出现真正的‘狂獗”丑怪的草书,那就是僧彦修辈笔下的恶札,我们这里不打算作书法的艺术评价,也就略而不论了。
明屠隆 草书七言诗
清李嘉胤 草书七言诗
清笪重光 草书五言诗
清朱耷 草书唐人七言诗
明张瑞图 草书
明倪元璐 草书
清宋曹 书法
明董其昌 书法
明王铎 意临王羲之行草书轴
第
1
页 共
61
页
到
页
关闭窗口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朋友
首页
陶瓷
书法
绘画
玉器
铜器
文房用具
杂件
古家具
网上展馆
名家名品
鉴藏家
鉴藏讲座
咨询鉴定
古陶瓷标本
汉语字典
Arts News
金石乐园
古玩市场
博物文字库
藏品搜索
博物档案库
百家争鸣
聚友堂
博物杂谭
博物长廊
博物漫步
专家点评
藏家展厅
会员注册
联系网站
艺术图库
Copyright(c)20
0
1-2018 GUANGZHOU HUANHUI CULTURAL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博物 广州市圣佳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