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马根仙刻溪亭山色笔筒
万新华

这件笔筒高15.3厘米,口径9.3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马根仙,苏州人,出身于丹青世家,活动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他本人精于刻竹,风格类似金陵派。《吴县志》:“(刻竹)善阴阳文,仕女、花卉、穷工极巧,人莫能及。”
清代晚期的竹刻力求以刀痕表现书画之笔墨,一般阴文成为最常用之刻法。此件笔筒下刀简练而流畅,刀痕浅而细,有些地方似一刀而就。所刻山水颇似南宗画风,并刻七言长诗一首。
编辑:歪子

明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
辑之
[专家点评]

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辑之
[专家点评]

辽鎏金铜面具
赵爱军
[专家点评]

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夔纹三足炉
西岩
[专家点评]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
2016-12-01
[博物杂谭]

大师访谈录之“你不知道的吴锦华”(上)
2016-06-27
[名家名品]

历代南海籍书画家作品选
南海市文化局
2001-12-21
[网上展馆]

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
2015-09-14
[博物杂谭]

文革中的文物:汉代玉握猪仅6元钱
夏晓然
2015-02-10
[博物杂谭]

琥珀
2014-08-19
[博物杂谭]

【百家争鸣】黄慎花鸟集萃
2014-06-13
[百家争鸣]
《功甫帖》之争:回归学术回归理性
2014-01-13
[百家争鸣]
德化青花瓷器装饰艺术浅谈
郑小平
2012-01-16
[百家争鸣]
明清官窑是绩优股
2009-03-30
[博物杂谭]
玉石器的鉴别
2008-05-09
[鉴藏教室]
不该忘却的古籍版本学专家——魏隐儒
贾文忠
2007-11-21
[鉴藏家]
青铜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最大的特点
王巍
2007-06-22
[博物杂谭]
中秋紫砂壶艺术的文人内涵
尹霄荣
2006-09-29
[博物杂谭]
悲鸿笔下动物各有灵性
一俊
2005-09-16
[博物杂谭]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张仲淳
2001-10-29
[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