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惕
第 1 页 共 4 页 |  |
|
高温铜红釉的烧制工艺在陶瓷工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高温铜红釉为色釉,产生了钧窑、宣德祭红、郎窑红、豇豆红等名瓷;为装饰釉,则产生了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彩绘艺术品。然而哪里才是高温铜红釉的源头呢?《中国陶瓷史》的说法是“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以此为前提推出了其他的论点,如“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工重要发明之一”等等,对此大家都十分信服。忽然有一天,有人指着几件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长沙窑瓷器说:“这高温铜红釉怎么在唐朝出现了呢?怎么还会有釉下铜红彩绘呢?”于是,高温铜红釉的源头需要我们重新去追溯寻觅了。
《中国陶瓷》关于高温铜红釉的创烧朝代和窑口的说法有两种。书中写道:“是因为钧窑的制瓷工匠破天荒地第一次在釉料之中掺用了少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多变的釉色,氧化铜的使用烧制成紫红釉……”但在其他章节中却说:“我国最早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的,是唐代的长沙窑。”,“目前已发现湖南长沙窑有通体高温红釉的制品”。这里出现了两个结论:一是宋朝的钧窑破天荒地第一次烧成高温铜红釉;二是唐朝的长沙窑最早烧成高温铜红釉,两个结论相差了300年左右,令人大惑不解。
《中国陶瓷》书上所提的两个窑口,其中宋朝的钧窑赫赫有名,凡瓷器爱好者无人不晓,本文就不赘述了。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因此也称“长沙铜官窑”。自上世纪50年代湖南省文物部门发现窑址后,冯先铭和李辉柄都到实地考察过,日本学者小山富士夫与三上次男对长沙窑也有过评价。1983年,周世荣领队在窑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长沙窑的瓷器。从已发表的报告《长沙窑》中可以得知,长沙窑的烧造历史大约在唐朝中期至五代。那次就发掘了一批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知道这个事实的人大都认为高温铜红釉是偶尔烧出来的,并非长沙窑的窑工已经完全掌握了烧制高温铜红釉的技术,因而并不予以重视。 |
第 1 页 共 4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