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情
‖
中国艺术家博览
‖
藏品交流
‖
竞价交流
‖
博物档案库
‖
工具书
‖
金石乐园
‖
积分乐园
咨询鉴定
‖
聚友堂
‖
高古版
‖
明清版
‖
谈书评画
‖
玉器杂玩
‖
凿金琢石
‖
精华与推荐
藏品检索
‖
古陶瓷
‖
古陶瓷标本
‖
书法
‖
绘画
‖
古玉器
‖
青铜器
‖
古家具
‖
文房用具
‖
古杂件
English
登录名:
密码:
隋唐陶瓷
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在陶瓷史上,隋代陶瓷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陶瓷时代拉开了序幕。我们通过对陶瓷考古和墓葬考古的现有资料分析,可以了解隋瓷的大致情况特点。隋以前烧瓷窑场主要都集中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北方的烧瓷窑场极为稀少,亦无文献述及。入隋以后,南北方瓷业才开始了飞跃性的发展,窑场及其烧制的瓷器明显增多,各种花色、风格、样式的瓷器开始呈现,形成各竞风流的局面。 目前已发现的隋代主要瓷窑有:河南的安阳窑,位于现安阳市北郊洹河安阳桥南岸,是目前发现的隋代青瓷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河北磁县窑位于河北峰峰矿区西部的贾壁村内;另有位湖南的湘阴窑;安徽淮南窑;四川邛崃窑及江西丰南窑等。隋瓷的主要器形有壶、罐、瓶、碗和高足盘等。壶的基本特征是盘口、有颈、系耳都贴附在肩上,盘口较前代高,椭圆腹,系耳多作条状。高足盘在南北墓中均有出土,可见烧造量大,是隋瓷中较为典型的器物。 隋瓷胎釉在各地窑口之间略有差异,在总体上看,其共同点是胎体较为厚重,胎色因烧制地点和原料而各有变化,以灰白居多;釉仍属石灰釉,呈玻璃质,透明度强,多呈现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器体施釉一般不到底,多是用支具托垫叠烧;隋瓷的装饰纹样以花草为多,并常在布局上巧妙地穿插替换而组成新颖图案;盘碗类器多在中心装饰,由朵花卷叶组成圆形图纹;瓶罐类器物的装饰主要集中在肩部和腹部,一般用花朵、卷叶纹组成的带状图案。隋瓷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堆塑等,其中印花应用最为普及广泛。 隋代已烧制出胎质洁白,釉面光润的白瓷,开启了唐代瓷业“南青北白”局面的先河。 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相一致,唐代瓷器的制作与使用更为普及,瓷器的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其精细程度远远超越前代,在发展中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瓷窑系统。南方地区主要烧制青瓷,以浙江越窑为代表,北方地区主要烧制白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所指的“越窑”就是指浙江余姚上林湖周边地区的唐代瓷窑,而诗句中的“千峰翠色”则是指上述瓷窑中烧制出来的青瓷釉色。唐代越窑瓷器的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滋润光滑,如冰似玉,特别是其釉色如“千峰翠色”般碧绿迷人,赢得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的深深喜爱。最精细的越窑青瓷称为“秘色瓷”,仅供给皇家御用。除越窑外烧制青瓷的还有浙江境内的瓯窑、婺窑,安徵境内的寿州窑,湖南境内的岳州窑、长沙窑等。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里的“内丘”就是指盛产“白瓷瓯”的河北内丘县的邢窑。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其生产的瓷器的主要特征是“白如雪”。邢窑的白瓷器又有粗细之分,而以粗者居多,细者只占少数。细白瓷胎骨坚实、致密、釉色细润洁白,厚处呈水绿色。粗白瓷胎质较疏松,胎外均敷化妆土。邢窑白瓷不仅广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海外,故“天下贵贱通用之”并非夸张之词。除了邢窑外,唐代北方生产白瓷的瓷窑还有河北境内的曲阳窑,河南境内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境内的浑源窑等。邢窑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 唐代无论青瓷、白瓷,其器型大多为日常生活需用的碗、盘、壶、罐、瓶等。碗一般较浅,有直口和45°角斜出口等多种形式,其共同特征是:口沿外部突出一周如唇状俗称唇口,圈足为平底或玉壁底,外部施釉不到底。壶最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圆柱短流的执壶,壶腹一般为椭圆形或瓜棱形,壶柄为双排曲柄,壶口多为喇叭口,外部施釉不到底,底多为微微内凹的平底。与唐代书法艺术普及相关,唐代亦多有瓷砚制作。唐代瓷砚的足较多,更有镂孔圈足,砚面明显向上凸起。总之,唐代器型从总体上看,往往给人一种浑圆丰满稳重的感觉。 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除了青、白瓷之外,唐代还有“釉下彩瓷”与“花瓷”等新品种,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彩陶器”也是唐代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越窑青瓷中已有褐色釉下彩绘装饰,但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湖南长沙窑釉下褐绿彩绘的出现,为瓷器装饰开辟了新的途径。唐代“花瓷”的出现是陶瓷工艺的又一新创举。所谓花瓷是指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乳白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的瓷器,器形主要有罐、拍鼓等,窑址在河南境内的鲁山窑,郏县的黄道窑等。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工艺中一支独放异彩的鲜花。它虽是陶器,却与一般低温釉不同,其胎体用白色粘土制成,釉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如用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烧成黄褐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用铅作釉的熔剂,利用铅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烧成黄、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各种色调,斑斓绚丽,颇能显示盛唐风采。唐三彩器型繁多,一般用做冥器。
隋 安阳窑青釉双系罐
唐 湘阴窑青釉褐彩水丞(一对)
唐 鲁山窑花釉双系罐
唐 巩县窑白釉瓶
唐 越窑系青釉四系罐
唐 越窑青釉玉璧底浅碗
唐 邢窑白釉玉璧底碗
唐 鲁山花釉双系罐
唐 鲁山花釉双系罐
第
1
页 共
71
页
到
页
关闭窗口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朋友
首页
陶瓷
书法
绘画
玉器
铜器
文房用具
杂件
古家具
网上展馆
名家名品
鉴藏家
鉴藏讲座
咨询鉴定
古陶瓷标本
汉语字典
Arts News
金石乐园
古玩市场
博物文字库
藏品搜索
博物档案库
百家争鸣
聚友堂
博物杂谭
博物长廊
博物漫步
专家点评
藏家展厅
会员注册
联系网站
艺术图库
Copyright(c)20
0
1-2018 GUANGZHOU HUANHUI CULTURAL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博物 广州市圣佳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